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植物雌激素,系由大豆及黑豆等豆类植物中提炼而出,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尤其与女性一生的健康关系更为密切。
长期的临床实验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低雌激素水平者,表现弱的雌激素样作用,可防治一些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的疾病的病症,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血脂升高等;对于高雌激素水平者,表现为抗雌激素活性,可防治乳腺癌、子宫内膜炎,具有双向调节平衡功能。
研究发现,中年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很快,而补充植物雌激素可确保骨质量、骨密度,以预防骨质疏松。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和波动,易导致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出现烦躁、失眠、心血管功能失调、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所以,雌激素在女性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年后补充大豆异黄酮这种安全、有效的植物雌激素,将会大大提高中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
目前对付乳腺癌的最好办法是预防。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少吃猪肉等动物脂肪、坚持体育锻炼、多食大豆制品,是当前逆转女性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的三大出路。我国流行病学调查也表明,多吃大豆蛋白可以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据研究,如一天摄入大豆制品占总食物量的2—4%,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可降低50%。
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美国医学专家也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他们发现,豆奶中富含的异黄酮可阻断新血管形成,杜绝为癌细胞提供“给养”,使其“饿死”。为此,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已建议每人每天至少应摄入四杯豆奶。
大豆异黄酮来源与分布
1、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异黄酮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只局限于豆科的蝶形花亚科等极少数植物中,如大豆、墨西哥小白豆、苜蓿和绿豆等植物中,其中异黄酮含量最高的只有苜蓿和大豆,一般苜蓿中异黄酮的含量为0.5%-3.5%,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为0.1%-0.5%。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是生物黄酮中的一种,也是一种植物雌激素。它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中含量极少。80%-90%的异黄酮存在于子叶中,浓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重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所占比例却很少(10%-20%)。
2、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
品种和栽培环境对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都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中的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有很大的差别,异黄酮总含量变幅为0.1%-0.5%。日本和美国大豆品种的异黄酮含量分别为1.2%-2.3%和2.1%-4.2%,异黄酮总量表现为美国品种大于日本品种。我国大豆品种异黄酮含量一般为1.2%-2.5%,其中尤以东北大豆中的异黄酮含量为高,一般在1.8%-2.3%。
栽培环境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和种类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栽培时期和生长地来反映,其中栽培时期对异黄酮总含量和各类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者分别在1989、1990和1991年种植了同一品种的大豆,测得收获大豆中的异黄酮总含量分别为3.3%、2.8%和1.2%,1989年种植的大豆收获豆品中异黄酮总含量为1991年的3倍,这很可能是由气候变化所致。生长地对大豆异黄酮总含量和各类分布有影响,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日照时间越长,大豆中异黄酮的含量越高。 |